九三学社社员张天龙北梁棚改记

来源:九三学社包头市委会 作者:郝彦 时间:2014-12-11 Tag: 点击:

 

慰问王秀花老人

 

深夜同包片县级领导入户做动迁工作

 

 

 

居民赠与他的锦旗

     北梁棚户区改造作为国家和自治区以及包头市重大的民生工程之一,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李克强同志担任总理后又一次到北梁视察棚改情况,自治区委王君书记以及各级领导也都十分关注北梁棚改的进展,包头市委、市政府更是举全市之力支持北梁棚改工作。


     包头市抽调了全市的精兵强将,和东河区干部群众一起,千军万马奋战北梁,决心把北梁棚户区推倒重建,完成旧北梁的华丽转身。在这一形势下,九三学社社员包头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客运管理所综合办公室主任张天龙被抽调到北梁改造第一线,开始了一年多艰苦细致的北梁拆迁工作。


     当今社会什么最难?拆迁最难!难于上青天!拆迁工作对张天龙来说是第一次接触,这项工作非比寻常。首先,北梁拆迁是一项国家级的惠民工程,从国家到地方领导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其次,单位选拔派遣张天龙参加北梁拆迁改造工作,对他个人来讲,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所以,他的心情特别复杂,一是自己对拆迁工作的熟悉度如同白纸一张;二是任务有时限,压力巨大;三是完不成任务辜负单位领导和居民的期望和信任。按理说,张天龙在单位也算个业务骨干,可上北梁拆迁心里却是一点底都没有。


     怎么办?开展动迁工作不熟知北梁棚改政策是不行的,张天龙就从认真学习棚改政策入手,深入研究政策内容,理解政策意图,掌握补偿标准和算账方法。


     这么声势浩大的动迁工作不管是对张天龙个人还是对有关的各级政府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可以说都是第一次。刚开始,由于动迁人员对政策的理解和掌握不到位,相关政策详细注解不明确,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无法解答,需要棚改办开会研究才能决定,使许多居民对政策和动迁人员产生了抵触情绪,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部分居民持观望态度,动迁工作进展非常缓慢。

 
     随着动迁工作的深入和诸多问题的解决,张天龙等动迁干部与居民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顺畅了,他们了解每一户居民家庭的详细情况,给他们讲政策、出主意、算明白账,调解家庭矛盾纠纷,缓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同居民一起排队、领号、选房、看房、签协议、搬家、办理相关手续,直至房屋彻底拆除,尽最大能力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真正做到“搬得走、住得进,快速搬迁、和谐搬迁,移居变宜居。”


     由于每户家庭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所以相同的政策却要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做动迁工作。张天龙总结了经验:一是时间的投入,入户的次数和时间一定要够多,要有效果;二是感情的投入,和居民交朋友,取得对方的信任,向为自己家人办事一样尽心尽力;三是政策投入,认真为居民宣讲解读棚改政策,算明白账,要让居民感受到政府此次拆迁改造的良苦用心,并让居民切实享受到政府惠民利民的好政策。时间和感情的到位再加上政策的合理掌握,动迁工作就相对好开展了,但也会碰到一些居民提出的比较特殊的问题。


     2013年的北梁“百日攻坚”中,有一户动迁居民给张天龙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第一次入户的情景让他至今难忘。
张天龙推开一扇掉了绿漆的破旧木门,屋内景象尽收眼底,空间实在太小了,一张折叠桌,两把铁管椅,一个大躺柜,一台老式电视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坐在土炕上哭泣。


     张天龙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真想不到,这个年代怎么还会有这么恶劣的居住环境,心里顿生怜悯之情。


     接下来的交谈更加让张天龙吃惊,心酸难忍呀!老人叫王秀花,85岁高龄,住在三官庙召拐街3号院一间只有30几平米的小屋内,有两次婚史,两任丈夫和子女均已离世,每月只靠400元左右的政府救济金度日。


     老人意识很清醒,得知北梁开始动迁情绪就非常低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对于张天龙讲的棚改政策根本听不进去,只是叹气和哭泣。确实,这么困难又特殊的家庭该怎么办那?随着入户时间的增加,和老人的沟通也多了,面对要钱还是要房的补偿政策老人确实很为难。要钱只能拿10万元,以后的日子怎么过?要房需要补交3万元房屋差价,钱从那里来?两难的境遇让这位已经85岁的老人更加身心憔悴,看着心疼啊!交谈中老人随口的一句话使局面有了转机。老人说她还有一个孙女,隔一段时间来看望一下老人,孙女的婆家正好也在北梁居住,也是此次动迁的居民。


     随后,张天龙多方打听,终于联系到老人的孙女,孙女一家经济条件也不怎么好,都没有固定的工作,靠打工生活。通过多次与老人和孙女沟通,最终达成一致,由孙女为老人补交房屋差价款并赡养老人到百年,孙女继承老人的房屋所有权。

 
     接下来就是为她们办理相关手续和搬家了,老人最发愁的就是家里的东西和刚买回来过冬的碳怎么办,东西虽然不多,可都是老人的心血,哪个都不舍得丢。为了能让老人尽快顺利搬家,张天龙和同事帮老人收拾东西,暂时搬到孙女婆婆家过度,并将半吨碳折成300元钱给了老人,而且为了能让孙女更好更方便地照顾老人,经请示协调北梁棚改办,让老人和孙女的婆婆一家的新房选在一起。这样一来,老人赡养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动迁工作也顺利完成了。如今,老人也早已住进了北梁惠民新居。


     2013年9月9日,北梁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征收动迁工作,并确定了搬迁安置居民1.15万户、3万人,拆除房屋50万平方米的年度目标,实施“百日攻坚”行动。经过不懈的努力,10月11日前,张天龙负责动迁的北梁居民全部顺利搬迁,提前两个月完成北梁棚改指挥部制定的工作任务,成为整个回民街道办事处三官庙社区十四个动迁组中第一个集中连片拆除的地区,为此,他被包头市委、市政府评为“百日攻坚先进个人”,动迁王秀花的事迹也被写进2014年北梁棚改工作手册中。当然,在北梁征拆过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张天龙只是那些为大家、舍小家动迁干部的缩影。


     2014年2月17日,北梁棚改第二阶段的大幕又拉开了,第二阶段是北梁棚改工作的攻坚阶段,关键阶段。对于实现北梁棚改“四年规划、三年全面完成”目标任务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整个北梁拆迁改造任务最重的阶段,实施“春季、秋季”两个会战,3月至7月完成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及北梁范围内企事业单位的搬迁工作,8月至11月完成集体土地的征收工作,确保完成搬迁安置居民1.5万户、3.9万人,拆迁房屋面积150万平方米。由于2013年积累了一些动迁方面的工作经验,今年张天龙被任命为动迁小组的副组长,同其他动迁干部一起完成北梁第二阶段“春季、秋季”两个会战的动迁工作。

 
     春季动迁工作于2014年3月1日正式开始,摸底调查发现国有土地上还有居民25906户,总面积196.05万平方米、60695人。张天龙被安排在回民街道办事处大仙庙社区第五动迁小组,小组共12人,总任务180户,在经历了近两个月艰辛的动迁工作后,本小组提前一个月完成了所有的动迁任务。


     秋季动迁工作于2014年8月1日正式开始,摸底调查集体土地上有居民9581户,总面积142.52万平方米、23902人。张天龙被安排在河东镇留柱窑村第七动迁小组,小组共22人,总任务270户,动迁面积37000多平米。集体土地的动迁工作真是困难重重,户均面积在140平米以上,有的上千平米,还有很多底店营业房,居住人员结构也多元化,村民、市民、外来人口和少数民族群体,最主要还涉及农民土地问题,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张天龙2014年担任副组长不分配具体动迁户任务,但压力却比原来大了很多,过去只做好分配给自己的居民工作就可以了,现在组内对外和对内的协调动迁工作都要做,对片区所有居民的情况都要了解,还要督促组员做好动迁工作,遇到问题帮助分析解决,还将组里难办的户自己拿过来办理。今年,他共办理动迁居民30多户,于10月底小组全部完成任务。

 
     张天龙严于律己,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投入到北梁棚改工作中,坚持在棚改一线践行群众路线,教育自我、锻炼自我、培养自我,以北梁为家、以工作站为家,发扬严以自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善于攻坚的作风,克服吃、住、行等诸多困难与不便,与片区内的干部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坚持“5+2”、“白+黑”的工作节奏,放弃所有节假日,每天走巷入户,与居民谈话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做了大量深入扎实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一致认可和称赞,群众纷纷来到棚改指挥部和工作站对他予以表扬,并送来多面锦旗和感谢信予以鼓励。


     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土生土长的包头人,能够参加到此次北梁棚改工作,张天龙感到无尚的光荣和自豪。北梁这片热土,承载着明天的希望,也寄托着现在包头人的梦想,也寄托着中国人一个古老的梦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
栏目列表

版权所有 © www.57365.com

联系电话:0471-6924846

蒙ICP备12000438号

copyright www.nmg93.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本站第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