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英才为百名耳聋患者打开有声世界的大门

来源: 作者: 时间:2012-07-26 Tag: 点击:

——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草原英才刘勇智博士

  

  

 

听力障碍是人类面对的主要疾病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二大残疾疾病。 据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区残疾人数量为152.5万人,其中听力残疾为26.7万人,占总数的17.51%。在这些听力残疾人士中,年龄小于7岁的约为4.5万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新生儿耳聋发病率,我区每年可能新增耳聋患儿约100~300人。在这些耳聋人士中,耳聋在二级以上的患者助听器很难帮其实现听力补偿。而人工耳蜗可能是其恢复听觉的唯一有效选择。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 ,更多的家庭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够走出无声世界重新回到主流社会。由于专业知识的缺憾,许多患者可能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的甚至错过或放弃了康复的机会。

名师出高徒,内蒙古工耳蜗植入术第一人。刘勇智博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九三学社社员。2008年7月由北京协和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专业博士毕业,并获得耳鼻咽喉科临床博士学位。同年8月作为优秀科技人才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引进。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刘勇智师从于我国耳鼻咽喉科界著名专家、北京协和医院人工耳蜗中心主任曹克利教授,曹教授是我国人工耳蜗领域的开创者之一,曾完成了我国第一例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学习期间,刘勇智在曹教授的亲自指导下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北京市、协和医学院等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同时从事了大量的人工耳蜗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工作。并曾被委派至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学院、墨尔本大学听力合作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学习。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后,年仅35岁的刘勇智博士当月即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首例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此项手术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在该领域的空白。

那个幸运的小姑娘叫菲菲。8岁时感染流行性腮腺炎,随即渐渐出现双耳听力下降直至全聋,言语能力出现令人揪心的逐步退化。此后的一年里菲菲的父母带着孩子辗转于北京的各家医院,使用了各种保守治疗方法,包括中医中药、针灸后,小姑娘依然煎熬在无声的世界中。在北京打听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有一位耳鼻咽喉专业的博士,遂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联系到了刘博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为其减免了住院治疗及手术费用,同时耳蜗公司在装置费用上也给予了优惠。小菲菲顺利接受了手术,重新回到了有声世界,如今她早已回到同学中,学习优良。不幸又幸运的小菲菲成为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恢复听力的第一位患者。

用高超的医术倾心于助残扶弱事业。我区残疾人健康重建工作事业的发展,也是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08年来到自治区残联工作的杨理事长了解到我区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现状后非常着急,想找到一条使那些康复效果差,但仍有恢复听力希望的孩子能重获新生途径。这时刘勇智博士也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借助社会的力量帮助像小菲菲一样的孩子,结果不谋而合,刘博士来到了杨理事长的办公室,深入细致的长谈,使两人更加充满了信心。此后由自治区残联主导的《自治区贫困聋儿抢救性康复项目》工作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起来。草原上的小格格,先天失聪伴随她长大,各地专家一致意见只有接受耳蜗植入,才有机会重新获得听力乃至恢复语言能力,而可怜的阿爸、阿妈即使变卖了全部牛羊,也凑不够治疗费用。小格格的情况引起了自治区领导的关注,自治区刘新乐副主席得知此事后专门通过残联了解孩子的情况。在大家的努力下,小格格接受了项目的救助。刘博士成功的为小格格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此后美丽的草原小姑娘不仅听到了优美的马头琴的声音,轻轻的哼唱也成为可能,有声的世界带给她了幸福。

弃婴小文文,善良的养父母收养了这个婴儿,但当养父母发现咿呀的文文对声音没有明显反应时,痛苦和焦虑开始笼罩这个家庭。养父的不幸病逝,羸弱的养母感到了绝望!通过其他家长的介绍,文文的妈妈见到了刘勇智博士。在自治区残联、呼和浩特市残联的帮助下,2010年5月文文在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成功接受了耳蜗植入手术。现在文文每天都高高兴兴和正常孩子一起生活,学习。当再次来到医院复查见到刘博士时,文文都会开心地说“谢谢你,刘叔叔!”。

初次见到英俊帅气的小武,先天内耳发育畸形。小武出生时尚有听力,因此有一定的言语能力。此后,听力逐渐下降,,言语能力亦受到明显影响。曾尝试过各种治疗,但治疗效果不明显,逐渐助听器也失去了作用。善良的女友陪他来到内蒙古医院找到了刘勇智博士并接受了耳蜗植入手术,如今幸运的小伙子已经结婚,并在当地从事医疗卫生工作。

4岁的小乐乐、5岁的小晨曦、11个月的小超超、48岁的薄阿姨......在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接受刘勇智博士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他们的面孔逐渐熟悉、又渐渐模糊、但又逐渐清晰。

自2008年9月,刘勇智博士完成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以来,手术量逐年增加,2009年完成12例;2010年34例;2011年22例;2012年1月至6月完成51例。整整120例失聪患者都成功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在这120名来自内蒙古东起呼伦贝尔西至阿拉善的患者中,旗县以下农牧区95人,市区25人,其中蒙古族20人,90%为贫困家庭的儿童。最小的年龄为11个月,最大的48岁,90%都为7岁以下儿童。
勇敢的智者,仁慈的医者。听觉的形成是声音由外界向人体内传导的过程。声音是一种物理振动,正常由外耳传至耳蜗(既内耳),并引起耳蜗内毛细胞的振动,从而兴奋听神经并传入大脑,人就可以听到声音了。人在重度及极重度神经性耳聋的时候,耳蜗里的毛细胞发生缺失、倒伏、凋亡,当毛细胞缺失的数量达到一定比例时,即使传入的声音再大也不能形成有效的听觉刺激,那就只能借助人工耳蜗了。简单的说人工耳蜗是一种仿生电子产品,是目前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并使其重返有声世界最为有效的方法。它是通过手术的方法将这一电子装置植入体内,替代失去功能的人体耳蜗,之后将体外的声音信号传递至听神经末梢并逐级形成听觉信号及听觉言语,最终使耳聋患者获得听说能力。人工耳蜗的植入是整个恢复听说过程中的关键一步,也是决定听觉能否恢复的最为重要的一环。接受耳蜗植入的患者可以走出残疾人的阴影,并可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目前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属于耳鼻咽喉专业的4级手术(最高难度级别),国内能独立开展此项手术的医院和医师也为数不多。

刘勇智博士,勇敢的智者。清楚地意识到肩膀上承担的不是荣誉而是沉甸甸的责任。节假日没有休息,即使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仍感时间不够。精湛手术能力的获得并不容易,总是要在个人风险和病人利益的天平上做出选择。在毫厘之地,寻找千差万别的耳蜗,健康之人尚且难找,畸形的耳蜗更是难上加难。位置的深浅、周围情况的不确定、检测手段的不足、检查结果的偏差等等。刘博士很清楚,耳蜗植入过程中最大的风险就是面部神经损伤和电极位置的偏差,而手术时间的延长对患者术后恢复也将增加难度,如何降低风险避免副损伤并成功植入电极是整个听力重建手术的关键。一旦植入效果不好,昂贵的装置,等于报废,对社会、病人家庭而言,不仅仅是巨额医疗费的支出。 “手术之旅”使他常常一个手术下来一身汗水,经验及扎实的医疗知识给予他很大的信心,因为找到耳蜗并顺利植入,就可以改变病人一生。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就刘勇智博士经手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给予了:“成功率100%,家属满意率100%,零风险、零投诉”的高度评价。然而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样的评价来之多么不易。有一次一位患儿的家长带着片子来找刘勇智博士,仔细阅片后刘博士发现该患儿存在中耳畸形,可能会影响手术。虽然术前做了大量准备,但术中发现植入难度比想像的还大——面部神经发育畸形,这种畸形对手术来说植入风险最高,出现面部瘫痪的可能性极大。刘博士的额头逐渐浸出汗水,为了更安全,刘博士现场同自己的导师通了电话。因为事前刘博士已就该患儿的情况同导师进行过交流,此时又将术中情况进行了介绍。导师在深思熟虑后建议刘博士放弃这次手术。因为如果手术失败,对刘博士的影响远不只是一次手术。他盯着眼前无从下手的病人耳朵,心里在权衡:这是病人唯一的机会了,如果我怕承担风险而放弃手术,病人将终生听不到声音了,微小的电极片被艰难的一点一点的推进,太用力或太松懈都将导致手术的失败,3个多小时过去了,电极植入成功,汗水浸透了他的手术衣。刘勇智说,只要有任何一点希冀,都要全身心的努力。

肩负起沉甸甸的担子。由于刘勇智博士的努力工作得到了《三月风》杂志社张和勇先生的认可,2009年10-12月作为项目手术任务负责人完成了由张和勇先生发起的“‘慈依爱心行动’——为内蒙古地区贫困听障儿童捐赠人工耳蜗项目”的手术任务。2010年初,经自治区残联和自治区卫生厅决定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作为自治区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的唯一手术定点医院。作为该项目手术任务的负责人和唯一术者,自2010年初开始刘勇智博士承担自治区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的手术任务。由于刘勇智博士的不懈努力,该项目实施现已进入了第三个年头,手术进展顺利,患者术后听力重建得到了各方的认可。

辛勤的工作也受到国家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的重视。2011年8月国家人工耳蜗项目办公室组织国内专家和三部门的官员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定点医院的联合现场评估,三个月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国家人工耳蜗项目手术定点医院之一。而此次在全国范围内增选的定点医院共10家。刘勇智博士由此作为项目负责人和唯一手术实施者,自2012年起开始承担国家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的复筛和手术任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也由此成为国家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内蒙古地区唯一手术定点医院。

科研能力的提高对临床工作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刘勇智博士始终与北京协和医院人工耳蜗中心密切联系,积极开展科研合作,个人同时积极申请科研立项,争取国家、自治区、院内科研基金的资助。2011年的科研课题《植入人工耳蜗儿童言语能力与遗传相关性的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该课题是目前自治区耳科学获得的唯一一项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金额为48万元。同年另一科研项目获得了本院5万元的科研基金资助。2006年至今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共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一篇。

除完成人工耳蜗手术及相关工作外,刘勇智博士先后开展了同种听骨植入等较高难度的耳科手术以及耳鼻咽喉专业其它三级学科的手术,并承担自治区听觉障碍患者的临床筛查工作。目前在上级部门支持下,正在积极筹备建立内蒙古自治区听觉植入中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工作也获得了患者和社会的认可。刘勇智博士2010年获得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授予的“有为青年”称号;2011年被选为自治区第十一届青联委员;2012年4月获得了自治区“草原英才”称号。草原英才刘勇智博士,为百名听障患者打开了声音的大门,世界变得祥和,世界变得温暖,世界变得如此美好。

( 九三学社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支社 朱 华)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
栏目列表

版权所有 © www.57365.com

联系电话:0471-6924846

蒙ICP备12000438号

copyright www.nmg93.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本站第位客人